◎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本文件所含資訊反映聯博於所列文件編製日之觀點,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
當地倖存下來的富人不願再作任何捐獻或重建穀倉,他們甚至對只借出緊急用糧,由縣府以固定利息償還,直到清償所有本金的建議也不予回應。三十年來,田地污萊,人煙稀少。
復有四年之奇荒,七年之地震,田禾顆粒無收,人民餓死大半。往來道路之人,見者酸心流涕,意謂從此無郯民矣。從一六四○年代末到一六五○年代末,郯城依然延續著先前的模式。活下來的親屬經常無法從成堆的死屍中辨識自己的親人,只能經由衣服的殘片指認,或者不情願地將死者集體掩埋。二十年後,他在蘇州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並撰寫回憶錄和官箴。
一六六八年的地震摧毀了更多的縣城建築和大範圍的城牆,但即使在地震前,許多建築也早已淪為廢墟。姚氏,一六四八年時十七歲,當土匪把她拖出家門時,她詛咒不已,一直到土匪割掉她的手臂,將她殺死時,她還是罵個不停。因為她原本就不被社會熟悉,所以當沒有聚焦談好一件事時,容易讓人無法專心聽下去,從而更無法去了解她。
對於有邊緣化危險的柯文哲來說,本場政見會仍未起到加分作用。這樣的呈現方式,雖然能夠有效的把自己想要設定的論點充分展現,不過氣勢上就稍弱於趙少康一截。這次的政見會當中,顯然趙少康完全當作辯論會來準備。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而且因為發言順序排在趙少康之後,若是能針對趙少康的部分論點做即時回擊,甚至加以反問的話,會讓有體感受更為加分。透過有別於賴清德的論述方式,試著找回四年前曾投給蔡英文,但這次不見得會投給賴清德的選民,特別是年輕族群。
由於整場沒做好聚焦及區隔,導致不時出現某些政策被蕭美琴及趙少康拿去說他們也有做、他們也會做,最後呈現的結果就是讓吳欣盈變得更加面目模糊。Photo Credit: 公視新聞網 小結:各陣營如何發揮輔助、互補 雖然副總統候選人政見會關注度較低,不過對於各陣營如何發揮輔助、互補的方式仍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吳欣盈則較為可惜,即使只專注在審視她原本準備的稿件,還是較難感受到輔助及互補的功能性。讓兩岸議題還能留在議題戰場,增加後續延伸空間。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而這剛好又要和藍綠有明顯區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政策。不知道是否為背後團隊,與總統候選人有一定程度的脫勾所致。但可能受限於個人特質與國語熟悉程度,因此無論是在講述自己,或者是在談論政見,都無法讓人留下印象。
除了開頭用一長串台語,來顯示他的用心及淡化深藍立場,符合侯陣營要爭搶中南部及本土派選票基調之外,由於一般人原本就不會期待副總統要特別提出什麼政見,所以趙少康整場把砲火猛烈對準民進黨及賴清德的策略,也是較有效率的作法。不管是在語言的使用、臨場的反應、議題的設定、資料的準備都屬上乘。
副總統主要是輔助、互補總統的功能,所以應該要站在這個角度來審視三位副總統候選人的表現,是否較為恰如其份的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冷戰形塑於國家數量滋生及美國權力上漲的年代,兩者都影響了衝突的方向。
歷史總是一個縝密的意義網絡,撰寫歷史的史家之觀點至高無上。競爭是為了未來的社會,而競爭只有兩種完整的現代版本:(既不完善亦不公義)的市場與(理性整合的)計畫。冷戰既是意識形態的衝突,又是一種國際體系,因此可以從經濟、社會、政治變遷的角度來把握,這些變化又遠比冷戰本身所創造出的事件更加影響深遠。我所著迷的重點是冷戰在創造當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激烈競爭的舞臺至此已經搭建好,競爭的賭注就是這個世界的存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衝突影響了幾乎所有故事的進行,包括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因此,很可能將來的史家會將冷戰的複雜性顯著消解。如今雖然美國已經下滑有年,但仍然在二二%左右。
我在先前一部著作中曾論證,發生在後殖民的亞、非、拉那些寓意深遠且往往暴力的變革,是冷戰的主要結果。總的來說,冷戰是在國際政治兩個深刻的變革過程中發生。
到了世紀尾聲,這些發展中的某些部分使得冷戰的國際體系及意識形態衝突顯得過時。美國主要的意識形態是普世主義與線性的,強調市場、移動(mobility)、多變(mutability),其根深柢固的信念是相信所有從歐洲淬鍊出的社會都必然朝向與美國相同的方向前進。
隨著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美國終於一躍而成為真正的全球霸權,冷戰於一九九○年告終。一九○○年,全球的獨立國家尚不滿五十,其中約莫一半在拉丁美洲。冷戰於一八九○年代開始發端,隨著全球資本主義首度遭逢危機,歐洲工運激化,到美、俄擴張為跨洲的帝國。但當然這不意味著貶抑支線,獨尊冷戰。
從十九世紀尾聲開始,就在歐洲現代性似乎達到頂峰之際,冷戰也沿著衝突的斷層線蔓延滋生。一九四五年以後的數十年,核武兵工廠四起。
一八七○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全球的九%,在冷戰臻至高峰的一九五五年是二八%左右。這也是為了理解為何一組衝突可以貫穿整個世紀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以及為何所有其他權力——不論是物質權力還是意識形態權力——的角逐者都必須與冷戰勾連在一起。
蘇聯意識形態把國家變成為了人類之福祉而運轉的機器,而多數美國人則憎惡中央化的國家權力,畏懼其結果。採取百年觀點看待冷戰的目的,旨不在使其他重大事件——世界大戰、殖民體制的解體、經濟與科技變革、環境破壞等——都埋沒在單一縝密的框架之下,而是為了理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如何大幅影響了全球發展,復又受到全球發展所影響。
本書試圖以百年來的觀點安放冷戰這個全球現象。如果換算一九○○年的美國國防預算,約合二○一○年的一百億美元,這比起數年前激增不少,這是由於美西戰爭爆發以及在菲律賓、古巴綏靖叛亂的行動。其一是新興國家的出現,這些國家多少是依十九世紀歐洲國家的形式立國。可以將衝突視為美國全球霸權降臨的一種進程,可以視之為社會主義左翼——尤其是列寧所主張的形式——(緩慢)的潰敗,也可以將之描繪為國際對立的切中要害的階段,這些對立成長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復又被七、八○年代新一輪的全球分歧所取代。
這只是在說,長此以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衝突深刻影響了人類如何過活,以及影響他們思考在地與全球政治的方式。如同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喜歡形容的那樣,核武是「新型武器」:不是戰場上的武器,而是一舉抹除整座城市的武器,一如美國一九四五年對日本的廣島、長崎所為。
無論要強調冷戰的哪一個面向,都必須認可經濟、社會、科技轉型之劇烈,衝突在這種種轉型當中發生。但只有美蘇兩大強權擁有足以一舉毀滅全球的核武數量。
今日國防支出已經擴編百倍,來到一兆美元。另一項根本的變革是美國躍居宰制全球的力量。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5: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5: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4:16天狐定制
2025-04-05 14:14天狐定制
2025-04-05 14:06天狐定制
2025-04-05 14: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4:00天狐定制
2025-04-05 13:51天狐定制
2025-04-05 13:27天狐定制
2025-04-05 13:20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